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 其二十二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押词韵第六部
支祁降横流,十日恣炎焚。
英灵相委顺,千载无秋春。
刀圭讵偶尔,灵液起沈伦
凤笙非世响,十载将上宾。
自信匪无功,勤立丹台勋。
感事1200年10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陋巷何须叹一瓢,朱门能守亦寥寥。
衲衣先世曾调鼎,野褐家声本珥貂
若悟死生均露电,未应富贵胜渔樵。
千年回首俱陈迹,不向杯中何处消(自注:沈义伦丞相裔孙为僧,刘仁赡(原作瞻,据钱校改)侍中裔孙为道人,皆孤身,死绍兴中,二公之后遂绝。)
沈义伦拜相制开宝六年九月己巳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七、《宋大诏令集》卷五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一
辅弼之臣,邦家是寄。
缉熙庶政,必赖其嘉谋;
镇抚四夷,实资于重德。
眷机衡之近列,有霸府之旧僚。
畴佐命之功,俾当爰立;
委调元之任,允契具瞻。
枢密副使尚书户部侍郎沈义伦,儒行饬躬,贞规迈俗。
晏婴之俭德,富韦贤之经术。
自首建兴运,历践通班。
掌漕坤维,清风播于远俗;
询谋密地,素履光于盛时。
是宜擢副鼎司,倚为国相,正中枢之贵位,冠仙殿之群儒。
式重元勋,且符公望。
于戏!
创业垂统,予方致于治平
当国秉钧,尔宜思于经制
务恢远略,以赞永图。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提举剑南荆南诸州水陆转运使事,仍进封吴兴郡开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二百户
宝塔传开宝五年正月一日 唐末宋初 · 释赞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
阿育王宝塔者,乃如来真身舍利所藏处也。
昔世尊入王舍城乞食,路逢童子聚沙为戏,见佛威仪,心生欢喜,即以沙土为面,殷勤奉施。
佛授记曰:「此童子,吾灭度后,于阎浮提作铁轮王。
有大威德,四大洲中悉皆臣顺。
取吾八塔真身舍利,造塔供养」。
灭度后,果符昔记。
阿育王有大神力,能役鬼神,于一夜中碎七宝屑成八万四千宝塔。
彼时有耶舍尊者,于五指间放八万四千道光明,诸天、夜叉众各随光中往四天下,遇八吉祥、六殊胜地,乃安一塔。
今皇宋轮王统领国土,有一十九所,显晦不同。
其显者,与国为福、与民为利也。
明州鄮山所现者,乃其一也。
西晋太康中,有刘萨诃者,并州离石人
生在畋家,弋猎为活。
得病至死,见一梵僧,语曰:「汝罪深重,应入地狱。
吾悯汝,故宜往洛下、齐城、丹阳会稽阿育王宝塔处,顶礼忏悔,得免此苦」。
既苏,改业出家,法名慧达,或云法达,如指南行。
会稽,海畔山泽,处处求觅,莫识基绪。
悲恼烦塞,投告无所。
偶于一夜,闻地下钟声,即精诚恳切,经于三日,忽舍利宝塔从地涌出,光明腾耀。
塔相青色,似石非石。
高一尺四寸,广七寸。
五层露盘,四角挺然。
四面窗虚,中悬宝磬。
周以天王及诸佛菩萨、善神、圣僧、天人等像,相极精细。
瞬目注睛,见八千像状咸悉具焉,可谓神功圣绩,非人智之所及也。
既见塔,悲喜无量,昼夜精勤,礼拜忏悔,瑞应颇多。
按传中刘萨诃者,乃利宾菩萨示现,岂偶然也?
鄮县古城在勾章东三百馀里,其宝塔即县界孝义乡也。
地志云:「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也」。
《舆地志》云:「释迦弟子能役使鬼神。
一日布于四天下,造佛骨宝塔八万四千,皆从地出」。
会稽记》云:「东晋丞相王导初过江时,有道人神采不凡,言从海上来,相告曰:昔与阿育王同游鄮县,安真身舍利塔
阿育王与真人捧塔飞空入海,诸弟子攀引不及,一时俱堕,化为乌石,石如人形」。
《名僧传》云:「昔有神人捧塔飞行海上,弟子中有未得道者,堕地化为乌石,犹作人形,上有袈裟纹缕。
郡守褚琰遣使取看,奇之。
至今村名『塔墅』、岙名『乌石』也」。
晋义熙元年安帝敕于鄮山造塔亭、禅室,度二七僧住持守护。
宋文帝元嘉中,遣陈精并僧道祐广兴创建。
凿基下,得大石函,盛玻璃钟,覆以铜镜。
又以金合盛银罂,安三法身舍利并迦叶佛爪一,其色红;
发一茎,伸之数尺,置之成螺。
宋文帝诏造木浮图三级藏之,厚赐供给。
竟陵王发使奉珍异供施,闻三级木塔未至崇敞,欲增成五级。
忽梦神人告曰:「阿育王塔无用增修」。
王问其故,答曰:「三十年后有大力人兴世增添耳」。
梁武帝普通三年,敕建木浮图、堂殿房廊,赐额「阿育王寺」,著作顾允祖作碑记记之。
大同五年,上座僧绶奏木浮图隳损,敕岳阳王萧察增修至五层。
施黄金五百两,铸金铜像四百躯,写经论五百卷,铸四大铁鼎以镇四角,敕孙昭凡百供应,付武帝、昭明二真,安于塔内。
萧察取石函内舍利三颗浴之,咒曰:「浮者,进上皇帝」。
其最大者浮,遣主书吴文宠、僧琏等四法师同进。
因敕免庄赋,调给兵士三千人,于寺外庄置营防卫。
定襄侯萧祇、陈留阮孝、鄮人黄玑、会稽太守蔡兴宗散骑常侍王仲和太学博士顾谐、东宫直侍王仲达并梁朝名士,悉倾心皈向。
陈宣帝遥敬此塔,度二七僧。
越州昌乐杨异、勾袁不约信向尤笃。
唐太宗世,鄮县王昭,游礼近寺,望见木塔第三层上有二人立,皆举手托四级西南角。
遂问僧智悦曰:「何人修塔」?
答曰:「不曾修」。
因说所见。
遣人上塔验之,其四层西南角㭿栱果坏。
令曰:「善神示之,欲弟子修耳」。
遂即修之。
敏法师领徒至寺,一月敷讲,道俗聚集。
夜中,有人见百馀梵僧绕塔行道,以此询众。
寺僧曰:「此常有之」。
永徽元年会稽处士张太元到寺礼塔,与僧智悦连床寝息。
半夜,闻塔前诵《金刚般若》,了了分明。
二人往看,一无所睹。
垂拱二年越州士曹唐元默迎塔到州,精严供养。
女婿杨氏醉入道场,宝塔忽然飞去。
元默惊心,作礼怅望,乃见在西家屋上,即送还本寺。
中宗皇帝远加敬仰,敕送供施,仍降诏委栖旷和尚如法香火。
国清智晞尊者到寺,礼八万四千拜,旋绕数周,忽感紫文印于右臂,方整明亮,终身不没。
临终,谓弟子曰:「众圣封印,心无虚焉。
吾定生弥勒内院矣」。
肃宗朝,内供奉子璘者,□州人也。
归省所亲,经宿岳庙,神人告曰:「汝母在此受业」。
璘闻,悲不自胜。
乃问曰:「我母何罪而至于此」?
神曰:「为师少年头疮,多用鸡白调药疗之,因招罪苦」。
璘告神释免,神曰:「罪系有分,免即何缘?
若要免之,往鄮山舍利宝塔」。
璘径到寺,方礼四万拜,母于塔前云里现身,曰:「吾承汝力,已生忉利」。
璘遂止寺,终身礼敬。
僧宗亮诗云:「铁轮王使鬼神功,灵塔飞来鄮岭东
有客不随流水去,磬敲疏雪淡云中」。
武宗澄汰沙门,塔止越州府库。
宣宗重兴教法,塔入开元寺
鄮山论请,开元固执。
观察判官蒯希逸判云:「譬如人家宝物,失之多年。
本主既认,便须给还」。
太守王龟依判遣送归育王
大中庚午岁正月斋日,八千许人传塔供养,天花纷纷而落。
其花如雪,众以手擎,旋即镕液。
至夜初,又放五色光明。
是年,有新罗僧夜入盗塔,手捧绕亭,亘夜而行,不离本处。
懿宗咸通中观察使杨严奏,舍利宝塔灵异,实国内福境,敕度三七僧,精严香火。
天祐中太守黄晟,本奉化人也,迎塔往故乡供养。
上船顿重,加人助力,亦不能举。
叹曰:「地薄无缘」!
遂止。
钱武肃贞明二年丙子十二月,遣弟铧并僧清外、鸿泽等,具船舫、香花迎舍利宝塔
明年上元夜,回止西陵岸,放光照明,江中如昼。
武肃王躬扶彩辇从行至罗汉寺,广陈供养。
一僧顶戴,手搦一角,忽然堕地,随手安著,屼然不动。
僧统今諲至晚虔祷,遂见其角火星迸散,始知神力补铸耳。
丁丑岁,敕造木浮图九层,戊寅二月八日毕工。
四月八日,安舍利塔第三层七宝龛中。
尔后累岁,凡大会斋日,多睹光明。
钱文穆王深加礼敬,以职事殷繁,请僧代礼宝塔,其诚信如此。
元帅大王戊申重修彩绘,其年九月二十六日,放大光明。
周显德戊午岁二月中翰林承旨陶谷来锡命礼,入寺敬礼,见舍利红色,自谓吉祥,再拜不已。
副使司天少监同至,谓知塔大师义伦曰:「是塔必不倾侧,它日必平陷耳」。
至今四月十一日,果为延火所焚,舍利宝塔迎在龙华寺
壬戌岁,王旨再造木塔,遂于第二层安贮。
中龛百宝庄严,观瞻者乱目。
设黄金宝座,挂悬珠玉。
元帅大王因览《大众毗尼部》,见吉利王为迦叶佛造塔,金薄覆上,寻遣指挥使凌超重加甃砌庄饰,造檀香殿。
雕锼精丽,百宝珠璎,风触振响,音如天乐。
别造金塔,极丽穷华。
设使湘宫往制,胡后前规,亦未足侔也。
舍利宝塔,世人少知灵异。
据《感通传》,天人曰:「今鄮县阿育王古塔;
小塔是贤劫初佛者,有迦叶佛臂骨,非人所见,罗汉将往铁围山」。
若究此文,则有二塔:一将往铁围,是迦叶佛骨;
一刘萨诃求出者,是释迦舍利,乃即今人天恭敬者。
且以神功不朽,岁记深长,虽补前文,难述未来之瑞应;
更祈后哲,好编无尽之徽猷。
赞宁想乾□□笔之馀,虑多遗坠,仰宋统天之□,思欲播扬,与劫齐修,惟高不动者也。
时开宝五年岁在壬申正朔撰。
按:《阿育王山志》卷一三,乾隆二十二年刊本。
沈伦罢相责授工部尚书太平兴国七年四月庚辰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大诏令集》卷六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沈伦,顷自诸生,幸逢兴运,亟登廊庙,遂践鼎司,阀阅无闻,际会斯极。
洎予临御,尤所倚毗,七年于兹,恩宠备至。
所宜尽心竭虑,知无不为,使中外和平,苛慝不作,此宰相之任也。
卢多逊包藏逆节,结构异端,岂无奸邪之谋,见于举措之际?
汝则与之同列,积有日时,安然坐观,曾不先觉。
稔其丑迹,上渎朝经,离我友于之亲,伤我宽仁之德,贪荣窃位,于汝安乎!
虽复谢病引年,拜章上绶,傥更优其爵秩,何以肃于󲦤绅?
非我无恩,盖全大体。
六卿之任,位望特隆,深屈宪章,粗申警励。
可责授工部尚书
其子都官郎中继宗,本由父荫,不宜更在朝行,可落班簿
左仆射致仕赠侍中沈伦追封鲁国公制988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咸平集》卷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追荣念旧,悼往申思,方当覃庆之辰,宜举饰终之礼。
故具官沈伦,岩廊耆德,社稷纯臣,辅邦国以贞方,遗子孙以清白。
儒行昭明于信史,忠规模范于󲦤绅,既谐止足之诚,遽起歼良之叹。
徽音岂昧,庆泽宜优。
龟蒙进大国之封,洙泗协漏泉之泽。
式扬嘉命,以慰英魂。
请川峡市夷人铜铸钱奏太平兴国七年八月 宋 · 张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宋史》卷一八○《食货志》下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
川峡铁钱十直铜钱一,输租即十取二。
旧用铁钱千易铜钱四百,自平蜀沈伦等悉取铜钱上供,及增铸铁钱易民铜钱,益买金银装发,颇失裁制,物价滋长,铁钱弥贱。
请市夷人铜,斤给铁钱千,可以大获铜铸钱。
民租当输钱者,许且输银绢,候铜钱多,即渐令输之。
请改父谥曰文奏 北宋 · 沈继宗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
亡父始从冠岁,即事儒业,未遑从贼,遽赴宾招,叨遇明时,陟于相位。
伏见国朝故相,薛居正谥文惠王溥谥文献,此虽近制,实为典常。
若以臣父起家不由文学,即尝历集贤、修史之职,伏请改谥曰文
按:《宋史》卷二六四《沈伦传》。又见《八编经世类纂》卷一六九、《续文献通考》卷一四四。
沈继宗为父沈伦谥文奏雍熙四年 宋 · 赵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宋史》卷二六四《沈伦传》、《经世八编》卷一六九
沈伦逮事两朝,早升台弼,有祗畏谨守之美,有矜恤周济之心。
案《谥法》:不懈于位,与夫谨事奉上、执事坚固、执礼御宾、率事以信、接下不骄、能远耻辱、贤而不伐、尊贤贵让、爱民长悌、不懈为德、既过能改,数者皆谓之「恭」。
又云,慈民好与,与夫柔质慈民、爱民好柔、宽裕不苛、和质受谏,数者皆谓之「惠」。
由汉以来,皆为美谥。
唐相温彦博之出纳明允,止谥曰「恭」;
窦易直公举无避,乃谥曰「恭惠」。
沈伦备位台衡,出于际会,徒能谨饬以自保全,以「恭」配「惠」,厥美居多。
又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宽不慢、廉不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修治班制曰「文」。
张说之谥文正杨绾谥文简,人不谓然。
盖行义有所未充,虽蒙特赐,诚非至公。
若夫大臣子孙,许其为父陈请,则曲台考功之司为虚器,而彰善瘅恶之义微矣。
继宗以其父曾任集贤殿学士监修国史之职,辄引薛居正、王溥为比,则彼皆奋迹辞场,历典诰命,以「文」为谥,允合国章。
至于集贤、国史,皆宰相兼领之任,非必由文雅而登。
沈伦谥,伏望如故。
浪淘沙一九六五年 现当代 · 龙榆生
 押词韵第七部
病中偶于敝箧检得卅年前吴湖帆为词学季刊创刊号所作封面,盖取周清真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词意。抚今追昔,哀乐无端。漫缀此词,付与顺宜长女留玩
风雨怯凭阑。
歌哭无端。
一回搔首一辛酸。
凝结那时家国泪,春鸟相谩。

净洗旧峰峦。
新绣河山。
更看来者孰登坛。
地覆天翻人六亿,壮我波澜。
水调歌头 夏历八月初一日顺宜长女诞辰,不觉正满四十岁,诸弟妹相约称觞,老人赋此助兴,写寄厦材长男一笑一九六三年 现当代 · 龙榆生
四十正年富,秋菊渐堪餐。
何由插翅飞去,为汝助清欢。
记得同华轮上(卅九年前与顺宜同往厦门时所乘轮船。),经受狂涛摇撼,意态自悠閒。
索取锅巴啃,逗乐有鸦鬟进宝养女携顺宜在甲板上啃锅巴。)

怜稚齿,即多病,怎开颜。
中更忧患,老幼扶养一身担。
眼底成群弟妹,父职长劳兼代,痛痒总相关。
香是桂花好,更看月团圞。
黄莺儿·岁阑得顺宜长女所寄字一九四六年 现当代 · 龙榆生
老鹤自梳翎。
叹风波,已惯经。
前番不似今番甚。
仓皇过庭。
微茫见星。
酸心报得平安信
梦难成。
晨鸡坐听。
救我望缇萦
题云山图八(为沈伦画并寓九曲山房作 四首) 其四 元末明初 · 张羽
 押遇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 地理类
潮落寒沙广,苍然远山暮。
何处罟师归,自识门前树。
披图忆所历,仿佛松滋渡
题云山图八(为沈伦画并寓九曲山房作 四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张羽
 押删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 地理类
烟霏乱晴旭,遥见西林山。
忆归东湖远,人家春树间。
荆扉映水掩,应待庞公还。
题云山图八(为沈伦画并寓九曲山房作 四首) 其二 元末明初 · 张羽
 押支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 地理类
坐爱西山翠,手版方支颐。
白鸟逝如彼,孤云淡若斯。
谁能闲料理,空滞还山期。
题云山图八(为沈伦画并寓九曲山房作 四首) 其三 元末明初 · 张羽
 押微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 地理类
水不可极,荆门望渐微。
青山将落照,偏映酒家扉。
渔梁夜争渡,知是醉巫归。
题鹤安斋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六
放鹤从来屡咏诗(屡作放鹤诗向皆书泐此斋中),鹤安复不免拈辞。
任他长羽无拘束,即是好生有顺宜
时亦庭前呈舞态,欣于松畔具仙姿。
惟馀一节难调处,苑吏禽粮怨减支。
再奏乞两府兼判104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
臣昨上愚见,乞诏两地辅臣兼领要务。
盖欲朝廷纲纪并举,以救因循之弊。
伏以三代命官,以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按于书传,则三公兼卿事。
又汉以三公分部九卿,唐以六尚书分部二十四司,亦尝命宰相兼领事任,著于方册。
我国家承五代破散之弊,未能复三代汉唐之制,事多权宜。
中书冢宰之任,而四人或五人共司一职。
枢密院大司马之任,亦四人或五人共司一职。
上不专三公论道之事,下不兼六卿分职之业。
六尚书九卿之位,皆无正官,并是权假
三司审刑大理寺审官院、流内铨、司农寺之类,是朝廷六官九卿之职,而皆用人权知权判,无一正官,莫安其职。
臣到阙数月间,见审刑院梁适、宋祁、丁度三人权判,其审官院富弼、王拱辰、孙抃三人权判,本曹尽非正官,数易无定,大臣又不任责,岂是永图!
今二虏至强,四方多事,兵戈尚息,财利已乏,生民久困,苛政未宽。
设有饥馑相仍,盗寇竞起,将何以定,天下可忧。
国家当令大臣各竭其力,以持危坠之势。
如欲复三公九卿六尚书之位,则体大难举,卒不可定。
愿陛下从臣前议,且诏两地辅臣兼领要务,庶几可济。
陛下既能责两地之职业,大臣必能振百司之纲纪;
纲纪备用,则政令既行;
政令既行,则天下自理。
使吏安其职,民乐其业,虽有夷狄,而中国明盛,彼不我轻;
虽有水旱,而百姓富庶,自不为乱。
然后社稷可久,生灵无祸。
臣非才多难,分甘远弃,蒙陛下擢居辅列,夙夜思报,臣愿为百司中领一最重难处。
如朝廷不以职业责于辅臣,而伺其私有过咎,然后废黜,臣恐人人自全,但求免过,无补国家之政,不为社稷之福。
臣无任再三冒昧恳切之至。
进呈周朝三公六卿汉朝宰臣兼判事/周官:
三公/太(天子所师法。)太傅(傅相天子。)太保/保安天子。)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三公之官,不必备员,惟其人有德乃处之。)
六卿/天官卿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今中书之任也。)
地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春官卿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夏官卿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今枢密院之任也。)
秋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冬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属谓大夫也,每卿之属六十官。),以倡九牧,阜成兆民(以倡导九州牧伯,大成兆民之性命。)
岁终,天子斋戒受谏(谏当有所改为。)
六卿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质犹平,平其计。)
百官斋戒受质(受平报。)
然后休老劳农(飨食之。),成岁事(断计要。),制国用。
《周礼》大司徒职云:二卿则公一人。
郑注云:三公者,内与王询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
《周礼正义》云:三公下兼六卿
《尚书》孔安国注曰:冢宰第一,召公领之。
司徒第二,芮伯为之。
宗伯第三,彤伯为之。
司马第四,毕公领之。
周时三公各兼一卿之职。
汉制三公分部九卿
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
司徒所部:太仆鸿胪廷尉三卿
司空所部:宗正、少府、司农三卿
唐太宗朝,宰臣兼职事:
萧瑀内外考绩委之司会(唐之尚书省,今之三司
高士廉太子少师,特令掌选。
杜如晦知选事。
马周中书令右庶子
戴胄专掌选事。
中宗朝,宰臣崔湜郑愔同知选事。
代宗朝,宰臣元载度支转运使刘晏度支盐铁诸道铸钱等事使。
德宗朝,宰臣乔琳京畿观察使窦参转运使齐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刘滋吏部崔造判户部工部
文宗朝,宰臣杨嗣复、李珏同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李珏依旧判户部郑覃判国子祭酒
武宗朝,宰臣杜琮判度支盐铁转运使曹确充延资库使
皇朝开宝中宰臣薛居正淮南岭南湖南路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同列沈义伦荆南剑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
开拓辅臣兼领职任条目:
三司司农寺/今戎事未息,三司主天下大计,而财力已困。
司农寺管天下常平仓,以备水旱,赈救生民,亦可督天下劝农之政。
今委辅臣一员兼掌,重为经制,取天下岁入之利,并岁给之数较之。
有所不足,则须专置农官,以广天地之利。
大变商法,以行山海之货。
每至岁终,具天下减省冗费之目,增息财用之法,蠲放困穷之数,并常平仓增收赈发之数,及取天下官吏劝农课绩之优者,画一进呈。
群牧司/今诸路骑兵绝未精强,诸军阙马,人多相与咨怨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专修马政,较之汉唐增葺苑监,庶于多中选择,可得精强。
每至岁终,具括买并滋息之数,及拣选格尽筋骨必可带甲冲突者,方得均与诸军。
三班院/今三班使臣数千人,品流至多,难于区别。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常切选择可任边陲,或可擒寇盗,或可干钱谷,或可委亲民,每岁具所选到人数进呈,则人品自分,用无不当。
太常寺国子监/太常寺掌历代礼乐,上以奉天地宗庙,次则正朝廷,序人伦也。
国子监并天下学校,是国家育材之府。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以重其事。
每至岁终,具礼乐损益之事,并天下教育之数进呈。
审官院、流内铨/审官院、流内铨,是天下抡材之府。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每至岁终,具旌擢过京朝官若干,黜陟过选人若干进呈。
审刑大理寺刑部/经曰:刑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天下之人生死荣辱,系于笔下,祸及非辜,怨动天地。
刑部覆较天下已断文案,并天下诉冤之奏,尽得辩正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以重其事。
每至岁终,具天下断过大辟徒流若干人,并特恩宽减及法寺辩雪人数,并刑部覆校过公案若干道,辩正冤讼若干件进呈。
王中丞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
汉有一汲黯淮南寝谋,直臣之有益于国家如此。
厥今胡虏张大,横行中原,豺狼搏噬之心偃然未厌,声言提兵犯阙,三道并进,直指淮甸
士大夫相顾失色,皇皇然抟手无谋,皆若戈刃在颈,往往大半为遁窜计,愚深寒心。
夫以一汲黯能折淮南之反谋,以今朝廷缙绅百辟,高步大言,指呼之间,导从辟易,皆若下顾汲黯为不足道。
而丑虏卒未闻畏惮某人如畏汲黯者,亦未闻畏某人而寝厥谋者,乃敢声言犯阙,略无忌惮,如入无人之境,岂可谓不寒心哉!
恭惟中丞先生朝廷之纲纪,百寮之师表,天下之所仰望者也。
祖宗以来责任中丞甚重,而中丞亦甚振职。
尔时公卿士大夫小有疵颣,方幅寻至,人咸侧目。
雍熙中枢密副使张宏御史中丞中丞赵昌言枢密副使太宗以用兵之际,但守位,惟昌言风宪而鑅鑅敢言,故两易其任。
今阁下官为中丞昌言等,当用兵之际与昌言等,不闻鑅鑅敢言如昌言,何也?
谓无事可言耶,则今朝列中多非其人,或违公议,非无可言之事也。
或职不当言耶,则阁下主何事也?
谓尝献言而上未从耶,则愿阁下正法冠立朝堂,力排佥佞,须有回天之力乃已。
今阁下亦知朝廷佥佞之目乎?
愚请采之公议,以助方幅纠弹之万一。
谨按祖宗朝吝惜名器,虽宰相亲旧,倘非才望过人,不在清要。
陈尧咨兄弟,皆一朝选,尚不敢并进,畏公议之不容也。
窃观今丞相公位列台司,爵命峻极,而勋猷蔑闻,以为可耻。
而其兄端明公复据华近,凡行在繁剧之任悉令总领,不知何以堪之。
太祖时窦仪以清介谨厚方处端明之职,非是不宜滥居,正使才猷卓绝,尚当避连茹之嫌,况鹿鹿伴食者乎!
阁下知此而不言,非勇也。
谨按太祖朝以沈伦枢密副使,先为霸府从事,真有攀附之劳者。
太祖必久试才效,以其谋议优长,始大用焉。
窃观今之枢臣,擢自外戚,遽揽军机大柄,不闻有安边防患之计,熟视丑虏陆梁,莫敢呵责。
方国家多难之,此辈虽千百,何益治乱?
往者蔡攸辈叨任枢柄,一败涂地,今继大乱之后而复蹈覆辙,社稷安危,殆未可知。
仆为朝廷惜此一举,阁下知而不言,非勇也。
谨按太祖朝以和㠓贵家子能业文,甚宠待之,欲令入翰林者屡矣。
他日语近臣曰:「㠓眸子眊然,胸中必不正,不可以居近侍也」。
命遂寝。
夫祖宗用人为学士,不专取其文辞,必先观其为人邪正如何耳。
别无显过,但虑其胸中不正便罢不用。
今之处此职者,乃不问臧否,但取词华。
况前日被谤之人,丑状暴露,吏议沸腾,已为先朝摈弃,今乃用之,是先朝不当摈弃乎?
翰林清选也,古人居此者尽号清流,今无乃反为浊流乎?
阁下知此而不言,非勇也。
谨按祖宗朝以魏庠、柴成务同知给事中,甚艰其选。
又命向敏中、张咏同知银台通进司,以给事中封驳隶属焉。
盖关防之密,惧封驳之不审也,其精选如此。
今之所谓给舍乃大不然,徒龊龊自守,阿合苟容,所驳者非端人正士即宰相大人之仇人也。
古人批敕裂麻之风,愚知不复见于今矣。
嗟夫,祖宗银台通进之命,自此遂轻,良可惜也。
阁下知此而不言,非勇也。
谨按大中祥符间,诏御史台官文学优长、政治尤异者,特加擢拜。
天禧中亦诏近臣举公清强敏才堪御史者各一人。
当时重台谏之职如此,诚以风宪之不可轻也。
窃观比来以孙觌处台谏,士议嚣然,佥谓前日陷君父于大难,奋然草檄,请命金虏,乃敢于君父之前嫚骂宗庙,此与抔土未乾之语何异?
嗟夫,古人固有遭贼劫辱,腕可断而檄不可为者。
正使白刃在前,独有死耳,岂直忍为此文也哉!
仆恐之徒志一得逞,则直士受祸,佞臣日炽,清明之朝一举而污之。
阁下知此而不言,非勇也。
凡此国家之大计,仆愿阁下明目张胆,为新天子论列其弊,稍清朝列,复荐引刚方端正之士以助陛下渴贤之举,勿避怨而妨贤,勿畏权臣而掩善。
且如李纲之刚果,谢如意之才略,马仲之骨鲠,皆可用之才,一朝用之,必能宣力。
阁下知而不举,惧以速铄金之祸。
或曰李纲狠于自用,傲慢朝列,是大可罪,尚安用之?
仆谓诚可罪也,然古人使功使过,使贪使愚,讵以一眚遽掩大德?
况今虏寇猖獗,所惮惟阁下与耳,若废不用,正堕虏计中矣。
郭汾阳与李临淮生平睚眦,虽同盘而食,睇不相视,一旦国家有难,汾阳慨然执临淮手,曰:「方今君父蒙尘,岂怀私忿时耶」!
卒之二人协心戮力,共歼大憝。
议者谓平难功虽自临淮,实汾阳之为多也。
愿阁下扩汾阳之量,使得效临淮之功,无使生灵为血为肉,天下幸甚。
仆狂愚不识忌讳,辄敢论列公卿大臣,罪当万死。
然愿为忠臣,不愿为愚臣,不识阁下其听之否乎?
不然,怀禄保宠,缄口默默,与立仗马等,不愿先生效之也。
四月朔日蚀礼部请皇帝御正殿第二表1100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五、《鸡肋集》卷五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下、《古俪府》卷四、《宋四六选》卷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徒倾葵藿之诚,敢期回照;
未竭潢污之滴,尚或可羞。
矧变异之已消,尤故常之当复(中叙。)
恭惟皇帝陛下法禹罪己,继文小心。
惟五事之罔愆,于三光而何累。
爰以朔旦,自兴重云。
不用其行,史前占于必蚀;
增修于德,人莫睹其或亏。
和足致祥,顺宜获助。
而犹谦尊自牧,震虩靡宁。
虽天所以爱人君,常欲制于未乱;
而王所以奉天道,故当惧于无灾。
然与其戒居处饮食之安,孰若扩视听猷为之善。
岂惟过也见而更也仰,是谓应以实而不以文。
南面宅遵,达四聪于虞舜
大庖日御,绥五福于周成
庶或听卑,终闻诏可。